按摩治療法是直接作用于患兒機體的,因此患兒的機體狀況必須要考慮。在視病辨證論治時,也必須考慮每個接受治療患兒的年齡、體質、受治能力以及療效反應等問題。
如果在治療腦性癱瘓的患兒時,雖已有基本的辨證分型、分期論治的治療大法,但針對每個患兒的具體情況,還應該在手法上作調整。年小瘦弱的患兒,反應能力差,性格嬌懦的患兒配合治療的能力差,針對這類現(xiàn)象取效不必求速。因此在治療時多重在腰背督俞穴給予持續(xù)、柔和的刺激,輔以周圍部分穴位予以調整,一般用中等的或較弱的刺激。患兒受治取效時間稍慢,但一見效,則平穩(wěn)、持久。隨患兒體質的增強或逐漸適應再加強刺激。
有的患兒體質很好,或性格比較剛強,治療后還可以在家長的攜扶下堅持進行頑強的鍛煉,這類患兒接受治療的效果比較突出,他們因具有較強的耐受力,故可以多采用較強的刺激手法,對腰背督俞穴使用著力叩打,對周圍癱軟的肢體采用牽拉、按叩等手法整復.這會增加受治后的恢復速度。
總而言之,對小寶寶進行按摩治療,不僅要考慮其年齡、體質、性格等因素,還要對其環(huán)境、飲食、情緒等因素有所了解,如果患兒哭鬧容易導致肌肉僵直、氣血充郁,會出現(xiàn)恐懼、緊張亦不能配合的現(xiàn)象,故會影響按摩的療效。因為患兒的居住環(huán)境、飲食狀況等又是與其體質、情緒關系尤為密切的,都應引起重視。因此,作為兒科按摩醫(yī)生來說,不可僅僅就病治病,而要注重在家長的配合下,給患病的小寶寶營造一個溫馨、舒適的環(huán)境,保持愉快、穩(wěn)定的情緒,這對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給小寶寶治療中,對哭鬧的小寶寶應該在摟抱哄逗好后再治療,而且操作手法要舒適,這樣患病的小寶寶很快就會樂于接受治療了,因而這也是取得良好療效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之一。